杜拉斯的<情人>的结局是什么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3 01:13:11
我不要一大串的作者简介.我要的是结局.谢谢!

――战后多少个岁月过去了,从前的那个白人姑娘几经结婚、生育、结婚、写书。一天,那位昔日的中国情人带着妻子来到巴黎。他给她挂了个电话。是我。一听到这声音,她便立刻认出他来。他说:我只想听听你的声音。她说:是我,你好。他有点胆怯,他和从前一样感到害怕。他的声音突然颤动起来,而这一颤动,使她突然发现他那中国的口音。他说他知道她已经写过好多书,他是从她妈妈那里听来的,他曾经在西贡看见过她的妈妈。然后他对她说出心里话,他说他和从前一样,仍然爱着她,说他永远无法扯断对她的爱,他将至死爱着她。

如果是半个月前,我一定看不完这本书,充斥着的悲剧和死亡的气息会让我觉得做作,觉得哗众取宠。悲剧有与生俱来的美感,就如同死亡有时会成为追求自由的终极目标,从已知跨向未知,从一刹那的生命跨向永恒的拥有,这些都是我以前无法理解的,这许,这也算是我的顿悟。因为进入了另一个境界,偏偏还是自己以往所不屑的状态,按照陈氏伉俪的话来说:这就是无极的世界!于是脑子乱了,于是想写些东西让自己平静下来,

猜测比相信累一千倍,看这样的书需要不断的猜测每个文字后面的意义,猜测她每一刻在悲剧与希望之间的取舍。这段日子,我开始了猜测,身心具疲实在不是值得推荐的状态。以往我是最反对猜测的,因为那就好像做拼图,也许你猜对了无关痛痒的99%,只是那最后的错误,将大象拼成了山猪。更可怕的是,猜测的结果往往是没有人来帮助验证的,猜对了你不会安心接受,猜错了也茫然不知。一旦猜测成为习惯,生活将草木皆兵,人最怕的就是没有了可以相信的东西,而此刻,我正在重新寻找。

只看了数页,我就料定了这是个悲剧,且一定是个让人觉得凄美的结局。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人的性格,而性格又决定了人生,请恕我的浅薄,对于这个经典的论断我找不到有力的反驳,但我可以反证它的错误,只要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,多么的容易,所以建设永远要比毁灭艰难。我的反例很简单:我是最不该相信爱情的,但我至今仍然相信。不了解真相的人请不要猜测我的意思,因为那样很累。话说回来,为什么我料定这是个悲剧,因为我从她的笔触里读到的是深深的悲剧使命感,她给自己催眠了,她正在尽一切力量制造这个悲剧,如果她没有以悲剧结束,那么她的任务失败了,如果以悲剧结束了,她的人生失败了,一心想输的人谁都是没辙的。

换上她的